查看原文
其他

记 || 富与足

2017-02-25 coco 猫猫旅行记


前日和一帮老友聚会,泡温泉,喝红酒,聊天,玩桌面卡片游戏。


游戏是上次去瑞士度假时学的,诺和他的几个哥们,每年冬夏各有一次大趴,带上食物住到山中木屋里,一住就是一周。每天吃吃喝喝,看看风景,玩玩游戏,好不自在!



他们的游戏有几十种,堆了整整一个书架。我回国后选了几种简单搞笑的,从网上买来,专门拿到这次聚会上来玩。


没想到大家并不怎么买账,玩了一圈就继续不下去了。大部分朋友觉得没劲,太动脑筋又没有物质奖励,还不如打麻将或斗地主。


一个哥们说:他们瑞士人就玩这些吗?还玩得了一周?太清淡了吧!真心学不坏啊!


可不是,我大笑:比起咱们的声色犬马夜夜笙歌,瑞士人的生活还真是清淡!


这种不耍钱的卡片游戏,需要悠闲自在的心态。在玩耍中发挥想象力,训练综合分析能力,再加一点小运气,就是它的魅力所在。


而国人心态浮躁,缺乏安全感,这种烧脑的娱乐,当然不如抢红包,打麻将扑克过瘾。


生活已经足够挣扎,娱乐的时候就不想再动脑筋,更享受“好运”,尤其是“飞来财运”带来的乐趣,这就是国人普遍的娱乐心态。


也正因为如此,微信抢红包,弱智国产剧,抗日神剧什么的才那么受欢迎。



瑞士是一个“藏富于民”的国家,政府每笔钱都用得精打细算,十分谨慎,但老百姓却表现出一种底气十足的满足感。


这里的“富”不是“富有”,而是“富足”——丰富的物质,满足的心态。


在瑞士,因为国家对于生育,教育,医疗,失业,养老的保障,老百姓对未来的人生没有太多不确定的恐惧感,从而能更多地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。


人们的价值观可以更加多元,个性也得到更大的解放。“修身治国平天下”当然很好,“小富即安胸无大志”也是一种活法,没有人嘲笑你生活简朴,也没有人打扰你隐居山林自得其乐。


只要对国家对自己负起了基本责任(交税,购买医疗和养老保险),剩下的钱和时间,都是你自己的,你可以自由处置。



“富足”不仅取决于消费能力,还取决于对生活的自主程度。也就是说,你的时间有多少是属于你自己支配的?你是否能做你想做的事?同样重要的:不做你不想做的事?


如果一个人总是被不愿意做却不得不做的事务推挤向前,总是起不想起的床,见不想见的人,说不想说的话,喝不想喝的酒……那么即使你满身名牌,香车豪宅,也不过是个富而不足的可怜人——至少睡眠不足。


生活中有太多“身不由己”是带不来满足感的,连起码的舒适感都很难得到,更不用说幸福感了。



不过,虽然“足”冷暖自知,“富”却是一目了然的,所以才有很多人乐于炫富,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获取满足。


我常被欧洲的朋友问到中国人的蜜汁消费行为,大家都愿意买一模一样的东西,只要这个东西又好又贵——关键是贵。


同款的豪车,他有我也得有,同款的豪表,大家人手一块,同样的项链,包包,鞋子成为名媛网红们的标配——生怕你认不出,从而不知道他(她)的富。


这也就是在中国,在瑞士可行不通!总共就那么点儿人,谁看你啊!看了也不见得羡慕!


衣锦夜行的表演没有观众,自然就演不下去了。



当然,富足的心态也离不开物质的丰富,但这种丰富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有香车豪宅,而是普罗大众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,“居者有其屋,耕者有其田”。


国人早已认可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的生活原则,而在瑞士,没有湍流的水流,生活就象泛舟湖面,进退皆可。



朋友问我瑞士的“藏富于民”体现在哪里,我说,就体现在朋友聚会的聊天里。


咱们有一半时间都在吐槽生活的不易和对未来的担忧,即使大家都是有车有房的中产了,仍充满焦虑和危机感。而在诺他们的聚会上,你听不到这些吐槽,什么房价飞涨啦,小孩读书难啦,这不都是国家应该保障的基本生活权利吗?不然收税来干嘛?

 

不过,他们偶尔也会吐槽,吐槽市政工程进展太慢,吐槽福利政策养懒人,吐槽非法移民的涌入和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的冲击。


“以前两个男人在酒吧喝酒,一言不和可以单挑。”诺爸曾说,“两个人脱了外套,取下结婚戒指收好,到酒吧外面拳头分胜负。输的人自觉离开,下次见面还可以打招呼。”


“可是现在那些外来人”,诺爸摇着头叹息,“使阴招,打群架,完全没有骑士精神!”



一方水土一方人,这个世界上并没有“理想国”。在中国,要遵守“能者多劳,富者多交”的税收制度,恐怕许多“能干人”又不愿意了。


我个人来讲,其实更愿意在“强者生存”的世界里杀出一条血路,并时时保持清醒,不被追名逐利的价值观裹挟,在繁华市井中,作一个“心远地自偏”的隐士。





往期相关精彩:

新年失窃和我的财富观

贫民小区里的百万富翁

垃圾婆

垃圾婆(2)

恋物

岁月绵长,何不给我两分钟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